摘要: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《說出來你可能不信,體制內是“抑郁癥”的重災區》,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,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《說出來你可能不信,體制內是“抑郁癥”的重災區》。
1
周末跟朋友吃飯,席間聊起一件事,大家都感慨頗深。
朋友說,他有個同事,公務員,前段時間跟領導請假,說是自己長期失眠,白天精神萎靡,無法繼續堅持工作。然后把醫院開的失眠診斷證明拿給領導,領導就批準他休假兩周。兩周時間到了,可他還沒來上班。然后單位里有人就猜測,他可能不僅是失眠這么簡單,應該是一種更嚴重的病。
說著說著,就有人提到了郁郁癥。
這還真不是瞎猜。那人最近半年上班都沒什么精神,每天就坐著,也不愛說話,工作也是各種應付,質量很低。還經常跟同事抱怨,工作壓力大、上班沒意思、啥都不想干,覺得自己一無所有、一無是處。
當然,我們無法確切地判斷那人是否有抑郁癥。不過在體制內,抑郁癥確實是一個不能明說,但又無法回避的問題。
不能明說是指一旦表露出來,會影響個人的前程,至少領導會覺得此人不堪大用、難擔大任;無法回避是指這個問題其實已經非常普遍了,體制內人群是抑郁癥的重災區。
這些年,由于抑郁癥自殺的官員不在少數?!缎戮﹫蟆芬粍t報道顯示,自2009年以來我國共有243名官員自殺,其中約半數被明確診斷為抑郁癥。
還看過一則報道,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衛生科主任許毅,他所屬的科室一年要接診7萬人次的患者,其中被確診為抑郁癥的大約占60%,其中約一半是公務員。
公安部專家、浙江心理學專家趙國秋說,他每周大約接診15位病人,患者中有一半是公務員,這些人中有一半是外省市的,北上廣等一線城市的不在少數。
當然,以上這些事例并非指公務員系統內有一半的人都有抑郁癥。之所以抑郁癥診斷比例這么高,其實跟中國人不愛看心理醫生有關系。很多人總覺得只有神經病,才會去看心理醫生。以至于現在許多看心理醫生的人,基本上癥狀已經非常嚴重,到了不得不看的地步了。
2
看心理醫生就是神經病,這種觀點很落伍。在很多發達國家,比如美國,看心理醫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,就跟感冒去醫院看病差不多。統計數據顯示,平均500個美國人就有一個心理醫生,30%的美國人會長時間定期看心理醫生,80%的美國人會間歇不定時的看心理醫生。
人的身體會生病,會感冒,心理上也是如此。如果發現自己最近精神狀態不對,就應該早點去看心理醫生,跟他們聊聊天、吐吐槽,聽他們給自己提出的一些建議,會有很大好處。
我就看過幾次心理醫生。話說,現在中國這個領域的好醫院、好醫生太少了,我每次都得趕到杭州去看,自己這座城市根本沒有靠譜的醫生。
我也沒啥嚴重的心理問題,就是感覺好像有強迫癥,有段時間總是擔心門沒鎖上之類的奇葩問題,老是想著,很煩。后來跟醫生聊了一下,他告訴我是工作壓力太大了,一定要勞逸結合、張弛有度。后來我有意識地減輕個人的工作量,效果確實不錯。
另外,給我感觸最深的是,跟醫生聊天的過程,也是一次自我發泄的過程。你可以噼里啪啦地說一大堆話,醫生一般也是在一旁聽著,然后疏導幾句可有可無的空話。即便是這樣,你也會感覺很爽。
對于普通的心理問題,心理醫生大多也沒干什么事,主要就是聽你吐苦水、幫你分析原因、梳理問題的脈絡等等。到最后想想,他們其實什么都沒說。
但這不重要。我覺得可以把看心理醫生的情況,理解成花幾百塊錢,請人聽你吐槽,把心中不爽的事情都說出來,大致就是這么個過程。很多時候,把事情都說出來,把情緒都發泄出去,就會發現自己又恢復正常了。
3
好,繼續說回抑郁癥的話題。
抑郁癥是目前職場上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,但大家也沒必要太過擔心,因為多數人感覺的抑郁,只是一種抑郁情緒,離抑郁癥還差得很遠。
抑郁癥是一種病,最簡單的理解就是:腦子里少了一個可以產生激情動力的東西,導致一個人什么都不想干。這種病必須得吃藥,什么勸人要看開啊之類的,都是廢話,完全沒用。
對于抑郁癥患者而言,抑郁的反義詞不是快樂,而是活力。
…… 此處隱藏1376字,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。喜歡就下載吧 ……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