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《在黨支部調查研究專題研討交流會上的輔導報告》,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,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《在黨支部調查研究專題研討交流會上的輔導報告》。
同志們:
毛澤東是調查研究的行家和高手,他以自己的調查研究實踐,警醒領導干部調查研究要謹記“六個要不得”。領導干部要從毛澤東調查研究理論中汲取營養,用好調查研究這個黨的傳家寶,把調查研究作為認識世界的途徑,身體力行地開展調查研究。這對于清晰認識當前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和難題,找到解決問題、破解難題的辦法和路徑,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,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。下面,結合七一活動安排,我以此為主題,給大家作一堂黨課輔導,不當之處,請同志們批評指正。
沒有人民立場要不得。毛澤東在中共七大開幕詞中指出:“人民,只有人民,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。”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,是歷史的創造者,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。毛澤東的所有調查研究都是站在人民立場上開展的,他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調查研究實踐結合起來,形成了“從群眾中來,到群眾中去”的群眾路線和工作方法,并表示“和全黨同志共同一起向群眾學習,繼續當一個小學生,這就是我的志愿”。調查研究只有和“群眾打成一片”,相信群眾,依靠群眾,向群眾學習,才能“使我們的工作無往而不勝利”。
沒有問題意識要不得。1945年4月20日,毛澤東在對《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》草案作說明的會議上提到:“1941年邊區老百姓中有人說雷公咋不打死毛澤東,這就引起我的警覺,分析原因,發現是征糧太重了,于是就發展大生產運動。”為什么當地老百姓會說出雷公咋不打死毛澤東的話?有了這個問題意識,毛澤東通過調查研究找到了背后更深層次的問題——那年邊區征收公糧20萬石,還要運公鹽6萬馱,把當地老百姓搞得有怨言。隨后,毛澤東推動黨和邊區政府著手研究財政經濟問題,搞大生產運動,1942年、1943年向老百姓征收的公糧就減少了,問題順利得到了解決。因此,領導干部做調研時要有問題意識,善于通過表面現象發現深層次問題,“要拼著精力把一個地方研究透徹”,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,從而有的放矢解決難點痛點。
沒有目標導向要不得。“調查就像‘十月懷胎’,解決問題就像‘一朝分娩’。”毛澤東在《反對本本主義》里強調,“做領導工作的人要依靠自己親身的調查研究去解決問題。”調查研究要以解決問題為目標導向,通過調研獲得正確的認識,在正確認識的基礎上找出符合實際的解決問題、破解難題的辦法。要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這個“牛鼻子”,結合現實條件,圍繞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方針,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。有了明確目標導向,才能在復雜的環境中有目的、有計劃、有主線地開展調查研究工作。
沒有實際調研要不得。毛澤東在《農村調查》序言中指出:“現在我們很多同志,還保存著一種粗枝大葉、不求甚解的作風,甚至全然不了解下情,卻在那里擔負指導工作,這是異常危險的現象。”他嚴肅地告誡領導干部,“有許多人,‘下車伊始’,就哇喇哇喇地發議論,提意見,這也批評,那也指責,其實這種人十個有十個要失敗。因為這種議論或批評,沒有經過周密調查,不過是無知妄說。”這種沒有經過實際調研就下判斷、定決策的工作作風,對黨和人民的事業是十分有害的。因此,領導干部“要了解情況,唯一的方法是向社會作調查”,既要走馬看花,又要下馬看花,做到兩種方法結合著用,真真切切、實實在在地沉入一線,融入基層,“東張西望,道聽途說,決然得不到什么完全的知識”。
…… 此處隱藏880字,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。喜歡就下載吧 ……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