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《【寫材料用典】用之在于機,顯之在于勢》,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,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《【寫材料用典】用之在于機,顯之在于勢》。
【例文】“機之未至,不可以先;機之已至,不可以后。”用兵之道為“用之在于機,顯之在于勢”,正所謂,機不可失,時不再來。戰場瞬息萬變,戰機稍縱即逝,遲疑不決、瞻前顧后,只能眼看著戰機從身邊溜走。(解放軍報《善于乘敵之“隙”》)
【典故】出自周代姜子牙《六韜·文韜·兵道》,太公曰:“凡兵之道莫過乎一,一者能獨往獨來。黃帝曰:‘一者階于道,幾于神’。用之在于機,顯之在于勢,成之在于君。故圣王號兵為兇器,不得已而用之。今商王知存而不知亡,知樂而不知殃,夫存者非存,在于慮亡;樂者非樂,在于慮殃。今王已慮其源,豈憂其流乎!”
【釋義】意思是,用兵在于掌握戰機,在于集中兵力形成威勢。
【賞析】察勢者智,馭勢者贏。“勢”是一種客觀存在,標示著事物發展的形勢、態勢、趨勢。身處變動不居的時代環境,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,無論是謀劃改革還是推動發展,都離不開對“勢”的認知與把握。善于積勢蓄勢謀勢,就是要敏銳把握“勢”的發生發展的不同階段,積極主動作為,或積厚成勢,或蓄勢待發,或謀勢而動,下好先手棋,打好主動仗。《莊子》說:“水之積也不厚,則其負大舟也無力。”任何新事物的發端、興起、壯大,都需要一個過程。惟有持續積累,方可積厚成勢,最終勢如破竹、不可阻擋。抗日戰爭爆發10個月,當時哀嘆“亡國論”者有之,主張“速勝論”者亦有之。毛澤東同志寫就《論持久戰》,一下子廓清迷霧,令中國在絕望中看到希望,在躁進中保持了冷靜。大量事實告訴我們,看清大局大勢,根本在于“背靠馬列”,重要的是學會用馬列主義的立場、觀點、態度和方法去看待和把握形勢、分析和研究問題。踏上新的征程,廣大黨員干部要靜心學習、用心思考,遠離喧囂,守住內心那份寧靜,見微知著、落葉知秋,處一隅而謀大局、偏一方而謀大勢,方能分析和把握好局勢。
【用法】主要適用于工作務虛會、作風建設會講話,側重強調大局意識、機遇意識,引導黨員干部善于洞察“局”與“勢”,把握大局大勢,增強駕馭工作的能力和水平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