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《“干部講堂”經驗交流發言》,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,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《“干部講堂”經驗交流發言》。
為全力建設“制造強區、生態新城”,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,**聚焦干部能力素養需求,以開辦“**講堂”作為“干部能力提升年”活動的重要抓手,全面提升干部能力素養。
一、分層式講堂,讓“學理論”成“必修課”。以區級“大講堂”為中心,各單位分層級開辦“小講堂”,覆蓋全區各街道、各區直單位、各社區(村)。區級“**講堂”圍繞政治理論、招商引資、基層治理、鄉村振興等十大主題,每月舉辦1次,由區委組織部、區委黨校、區委宣傳部牽頭組織,有關業務部門配合。其他層次講堂不定期開講,由各單位結合集中學習、業務培訓分線分系統開講。自2月以來,區級“**講堂”已開展學習貫徹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、基層治理、招商業務、鄉村振興等6期,累計培訓997人次。其他各級講堂共開講90余次,約1800余人次參加了學習,比如,田心街道已開展宣傳、固定資產投資、公文寫作、《民法典》講解、“四上企業”培育申報等5個專題講座;銅塘灣街道、區城管局開展“每月一講堂”。
二、訂單式講堂,變“漫灌式”為“精準學”。通過發放問卷、面談交流等方式,面向全區63個單位、1000余名干部進行調研摸底,梳理出干部緊缺能力和專業素養“兩個清單”,按照干部需求科學設置、精心編排培訓內容。比如,針對政治、系統思維、科學決策等能力提升需求,開設學習貫徹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。又比如,針對招商引資、社會治理、專業等能力提升需求,開設基層治理、招商業務、鄉村振興等專題。變“有什么教什么、教什么學什么”為“需要什么教什么,缺什么補什么”。同時,聽課的干部根據講座主題選定,實現參學人員和培訓內容雙向匹配。
三、穿插式講堂,匯“小時間”成“大淬煉”。堅持從實際出發,采取務實、靈活、管用的方式開辦講堂。時間可以是白天,也可以是晚上;參加人員可以是大范圍,也可以是小范圍;講學有的是外聘的專家學者,有的是區內行業部門的領導干部;地點有的在黨校課堂、報告廳和會議室,有的在社區廣場、項目現場和街頭。比如,5月份組織70余名年輕干部到中車株機公司科技文化展示中心、清水塘數字制造產業園等現場開展講學;又比如,結合“師徒結對”行動開展體驗式講座,206名師傅帶領280名徒弟每月開展1次調研,把工作現場轉化為教學現場,把自身先進經驗轉化為教學案例,切實提高干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。
四、檢測式講堂,促“學而思”為“真本領”。針對集中講學吸引力有限、難以激發學習興趣、效果不明顯等問題,在集中授課的基礎上,豐富“1+N”形式,將座談研討、調查研究等作為“理論講堂”的延伸“課時”,進一步檢測干部學習成果。比如,舉辦“鞏固提升基層治理‘**樣板’專題培訓暨第四期**講堂”,隨后組織76名參學年輕干部開展分組研討。又比如,舉辦“產權制度改革與村集體經濟發展專題講座暨第六期**講堂”,隨后組織47名干部召開“鄉村振興”專題座談會。再比如,要求全區37歲以下年輕干部結合“干部能力提升年”活動,立足工作崗位和學習所得,半年撰寫1篇調研報告,目前已形成了280余篇調研報告。營造了廣大干部主動作為、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。通過“**講堂”真正為廣大領導干部打造思想“助推器”和頭腦“加油站”。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