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《2024全市城市書房功能提升的調研報告》,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,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《2024全市城市書房功能提升的調研報告》。
近年來,我市布局建設了一批標準化、規范化城市書房,有效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務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成為滿足廣大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陣地,但在精準服務、市場化運營、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區化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問題。市委政研室圍繞提升城市書房功能開展了專題調研,提出了對策建議。
一、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
我市自2017年起實施城市書房建設,截至目前,共建成投用城市書房205座,其中城市區141座、縣城64座、總數居全國前列,總建筑面積3.2萬平方米,藏書107萬余冊,閱覽座席9000余個,持證讀者29.7萬人,形成了城市區“15分鐘閱讀文化圈”,但在運營服務水平等方面仍存在不足。
(一)提供閱讀服務不精準。一是圖書更新不及時。新書供應少,滿足不了讀者需求,盡管每年市財政撥付120萬元圖書更新費用,但分攤到200多個書房后,數量十分有限;圖書流轉慢,城市書房與市圖書館間圖書流轉較少,僅靠讀者自然流轉,市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資源利用不充分。濟南市整合市內公共圖書館、高校圖書館圖書資源,打破了不同行政體制下圖書流通的壁壘,實現了圖書資源的通借通還。二是差異化精準供給不足。對讀者需求僅依靠館情分析儀排行榜數據和意見簿,難以精準掌握讀者需求;圖書資源配置不精準,沒有因地制宜結合書房周邊人群特點,針對性地提供圖書。上海市探索“圖書館+書店”模式,讀者可在新華書店內,將選中的書籍經書店工作人員當場制作成圖書館館藏書籍借閱,實現了“你看書、我買單”。三是開放時間不夠靈活。雖然我市城市書房每天開放時間不少于12小時,但存在開放時間與讀者閱讀時間錯位的現象,有效服務時間少。四是服務形式單一。以傳統的借閱模式為主,讀者只能在城市書房開放時間借書還書,且每人每次最多可借5本。杭州市通過“城市大腦”APP、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或支付寶搜索“一鍵借閱”,即可在線完成借書、還書、續借等服務;東莞市實施“我+書房”家庭圖書館項目,參與者最多可借100冊圖書,并可通過手機平臺轉借給親朋好友。
(二)開展交流互動不充分。我市城市書房功能單一,存在閱讀推廣、學習交流等活動開展質量不高的問題,文化陣地作用發揮不夠充分。一是閱讀推廣水平有待提升。在推廣手段上,有的僅以臨時懸掛橫幅、張貼海報等形式宣傳,覆蓋面小,群眾知曉率低;在推廣內容上,多以發布閱讀倡議、傳播閱讀理念為主,深層次的圖書推介、主題講座等活動開展少。溫州市城市書房邀請專業講師舉辦國學專題講座,開展誦讀聽悟系列活動,深度推廣優秀傳統文化。二是其他文化活動開展少。活動局限于文化沙龍、親子手工、書畫展覽等方面,與讀者溝通互動不足,對讀者吸引力不夠強,參與體驗不夠好。三是活動系統性連貫性不強。沒有建立有效的文化活動策劃、推進工作機制,臨時性安排多、隨意性大,沒有很好的工作規劃和系統安排,存在流于形式、急于完成任務的情況。溫州市堅持多年發布《全民閱讀情況調查報告》,連續舉辦7屆全民閱讀節,廣泛開展“朗讀溫州”、“親子閱讀推廣計劃”等系列活動,打造了“讀書聯盟”等一批創新性閱讀品牌。
…… 此處隱藏1544字,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。喜歡就下載吧 ……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