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《2024讓我們更加堅定能行的信心和決心——中青班交流發言材料》,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,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《2024讓我們更加堅定能行的信心和決心——中青班交流發言材料》。
一段時間來,網絡論壇上唱衰*市的聲音時有發生,各層各級在推動產業強市中也經常出現自信心不足的現象。在市委黨校第*期中青班學習中,尤其是*大學*教授《*市的歷史和文化》對*市深厚歷史文化和戰略地位的系統解讀,以及現場教學《*》重溫習近平總書記寄予“*市很有前途”的殷切囑托,讓我深受啟發、倍感振奮。盡管當前*市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壓力很大,但越是困難的時候也是越有可能追趕超越的時候,我們要用歷史思維把握*市發展大勢,更加堅定*市能行的信心。
看歷史,*市區位優勢得天獨厚,戰略地位凸顯。*市有3000多年文字記載的悠久歷史,自三國時東吳構筑“鐵甕城”并定都*市起,*市就成為政治軍事文化重地。隋唐以后,隨著大運河的開辟,處于長江和運河十字交匯處的*市,成為聯系中原與新興江南經濟區的重要水運樞紐,航運和商業繁榮。開埠后的大約五十年間,*市迅速發展成為新興的航運與貿易中心,成為長江下游近代化程度僅次于上海的商業城市。南京成為民國首都后,*市因為商業中心的地位,成為民國*省會城市。新中國成立后,*市一度在蘇南行政和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。
看現在,*市搶抓機遇改革創新,發展成績斐然。改革開放以來,*市人勇立潮頭、大膽探索、搶抓機遇,大力發展鄉鎮工業,孕育出了以“四千四萬”為代表的創業精神,誕生了天工國際、沃得集團等一批知名企業,成為蘇南鄉鎮工業發祥地之一;積極引進利用外資,推動奇美化工、金東紙業等一批知名外資企業相繼落戶,開放型經濟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;大力推進產業轉型,推動傳統優勢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,產業發展的含金量、含新量和含綠量持續提升,結構不斷優化。發展到今天,*市已初步形成了高端裝備制造業、新材料兩大主導產業,工程電氣、五金工具、眼鏡、太陽能光伏等重點特色產業集聚,人均經濟總量在全國、全省城市當中位居前列。以2021年為例,*市人均GDP14.8萬元,分別排全省第5、全國第17位;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360元,分別排全省第5、全國第27位。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2021全國城市綜合百強榜中*市位列第52位,彰顯*市城市綜合競爭力。
看未來,*市產業強市蓄能成勢,城市榮光可期。近年來,全市上下深入實施產業強市戰略,城市布局更加清晰,發展共識更好凝聚,瓶頸制約逐步破解,“四群八鏈”主導產業崛起成勢,“鎮合意”服務品牌深入推進,資本市場“揚帆計劃”破浪前行,人才“鎮興”行動磁力漸強。同時,在日趨激烈的競爭態勢下,*市的發展優勢依然較為突出,比如國土開發強度蘇南最低、存量用地規模較為可觀的空間優勢,處在“兩大都市圈”交匯處、四通八達的交通區位優勢,房價比較低、人口密度不大的成本優勢,以及有山有水有故事、宜居宜業宜游的生態優勢,這些都為*市奮力推動產業強市再出發、爭得更大城市榮光奠定了基礎、積蓄了力量。
在今年2月召開的*市市政協九屆一次會議開幕式上,市委馬明龍書記強調:*市雖然仍在負重奔跑,但這兩年明顯走出了上揚線,這是*市能行的現實所在;有了負重奔跑鍛煉出的強健體魄,“沙袋”一旦卸下,必將更加蹄疾步穩,實現更大更好的發展,這是*市能行的潛力所在。但馬書記也多次提醒大家,既不能妄自菲薄,更不能盲目自信,要發揮好主觀能動性,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,為各層各級謀發展、干工作指明了方向、提供了行動指南。
作為中青年干部,讓我們以馬書記的講話精神為指引,從*市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中汲取營養、激揚斗志,更加堅定*市能行的信心和決心,切實增強產業強市的責任感、使命感和緊迫感,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上來,自覺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武裝頭腦、鍛造本領,立足自身崗位、干好每一件工作,讓每一份力匯聚成*市“跑起來”的磅礴力量,全力以赴干出產業強市新局面,以產業爭雄支撐*市爭先,共同創造不負時代的城市榮光。






